乡味丨余干芡实:鄱阳湖畔的“水中人参”-新华网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南昌4月24日电(吴亚芬 谭茜予)四月仲春,江西省余干县广袤的水面下,一种水生作物第一时间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气息,细嫩的芽从硬壳中钻出,盈盈摇曳于水下。又到了芡实发芽的时节。
作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芡实既需要土壤肥沃的水域,又不适应水流活跃的深水。毗邻鄱阳湖的余干县,拥有大面积的滨湖浅水区域,恰如为芡实量身设计的生活居所,余干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芡实种植和加工基地。从湖滨渔民用来“充饥”的零嘴,到远销国内外,2022年产量达1万吨,小小的芡实,不仅充实了临水乡民的“腰包”,也成就了一道药食两用的独特美味。
一湖清水孕育“水中人参”
芡实多生于江南的湖沼池塘的浅水之中,因成熟的果实形似“鸡头”,又名“鸡头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吃货”袁枚也将其纳入《随园食单》中,做法是将它磨碎入粥,熬制成为鸡豆粥,是滋补身心的佳品。
余干人工种植芡实的传统,可追溯至700多年前,在临近鄱阳湖水面的三塘乡、瑞洪镇等乡镇,家家户户都利用闲置水面进行芡实种植。这跨越时空的缘分,根植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可以总结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丰富的水源和农业资源,催生了一大批以绿色生态、优质安全为特色的余干农产品,芡实就是其中之一。余干出产的芡实,具有颗粒大、品质优的特点。
余干县三塘乡芡实种植基地。新华网发
一年为期,一期一会。芡实每年清明前后发芽,7—8月开花,8—9月结果,11月进入丰收季。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余干县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开始引导扶持芡实产业发展,芡实逐渐在余干大规模落地生根。“余干县的芡实产业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生态优良,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余干县副县长何为介绍,2013年起,余干提出了“打造芡实第一县”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得芡实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内芡实种植面积大、加工科技含量高的县,并获得了“中国芡实之乡”的称号。
余干县产出的芡实,颗粒饱满。新华网发
如今,余干县域种植芡实的规模达4万亩左右,勤劳的余干人带着技术走出去,在南方适宜地区发展芡实种植产业,总面积达10万亩。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余干芡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是余干继“中国芡实之乡”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如今,余干三塘乡、康山乡、瑞洪镇、枫港乡等14个乡镇(场)被纳入了“余干芡实”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所产芡实深受市场欢迎。
多措并举带动增产致富
四月和煦的暖风拂过水面,余干县三塘乡芡实种植基地呈现出一片湖光山色的春日美景,然而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丝毫不见芡实的“身影”。
“现在还早哩!芡实刚发芽,躲在水里,等夏天到了,水面都会铺满绿色的芡实叶子,形似荷叶,但是浑身上下都布满了刺。”今年50出头的种植户曹亮根,从小就跟芡实打交道,在他的记忆里,家里粮食短缺时,父亲总会把采收回来的芡实煮来吃,尝起来有淡淡的甜味。令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不起眼的芡实会成为“财富密码”。去年他承包的2000亩芡实喜获丰收,最高亩产能收近650斤,全年收益达到七、八十万元。
一直以来,余干县充分利用毗邻鄱阳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芡实种植。围绕“打造芡实第一县”的战略目标,余干县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全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村民种植芡实的积极性。
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余干县芡实主产区之一的三塘乡,是余干种植规模最大、芡实深加工程度最高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自营芡实种植基地23000余亩,建设了全自动芡实脱壳生产线一条,形成了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加工技术规程,为生产优质、安全的食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年加工芡实可达1.5万吨。
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华网发
“附近的村民有技术,可以承包公司的芡实塘进行种植,公司兜底收购。还能来公司务工,赚取工资收入。”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中介绍,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入厂就业、种植资金扶持等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芡实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将周边零散的种植户集聚起来,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近年来,公司共带动农户1300余户,脱贫户800户,人均增收达5000余元。
小小芡实前景可期
以芡实为主要原料的即溶膳食粉、气味清香的芡实酒、用于煲汤的芡实原粒……剥去坚硬的外壳,芡实累累如珠玑,经过不同的加工工序后,“变身”为形态各异的健康食品,颇受市场青睐,远销全国乃至海外。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走高,余干县抢抓时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延伸芡实深加工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也“水涨船高”。同时,芡实作为《本草纲目》记载的一味中药,还广泛应用于中成药品中。明湖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后杰介绍,余干芡实质优价美,加上公司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多家中药企业的稳定供应来源。
营养价值颇高的芡实汤。新华网发
除此之外,具有产地优势的余干人对于芡实的“花样吃法”颇有经验,入汤入菜,滋味十足。芡实炖老鸭就是其中的代表,汤鲜味美,更具养生功效,在余干的餐馆酒楼中都能品尝得到。
“乘着预制菜产业的东风,未来芡实的发展还将有更多可能性。”何为介绍,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便捷的物流和贴心的政策,余干县正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余干辣椒、余干芡实等农产品将成为一道道预制美食,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同时带动从种植、加工、冷链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提档升级。
近年来,余干县委、县政府高标准谋划,大力度建设,把芡实产业作为一项特色高效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创建芡实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搞活流通体系等举措,逐步将零、散、乱小规模的芡实种植,引向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管理、网络化销售、全产业链的发展。
2019年12月,余干县6万亩芡实基地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余干芡实产业实现强势崛起,占据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